入伏天,快来领取你的独家驱寒秘方!
来源:
|
作者:yiqingyuan
|
发布时间: 1751天前
|
732 次浏览
|
分享到:
俗话说:“冷在三九,热在三伏”,而入伏后空气湿度将增大,头顶炎炎夏日,体感正式开启“桑拿模式”,驱寒祛湿正当时。
俗话说:“冷在三九,热在三伏”,而入伏后空气湿度将增大,头顶炎炎夏日,体感正式开启“桑拿模式”,驱寒祛湿正当时。
夏至三庚数头伏
阳光普照,空气中蔓延着闷热的气息,7月16日,正式拉开了“三伏天”的序幕。
今年的三伏天延续了去年的超长40天,可预见的将来就将是一片“红红火火恍恍惚惚”的景象。
初伏:7月16日-7月25日,共十天;
中伏:7月26日-8月14日,共二十天;
末伏:8月15日-8月24日,共十天。

三伏的「伏」,表示阴气受阳气所迫,藏伏在地下,亦有避暑之意。
庚日属金,头伏、中伏、末伏的最后一天都属庚日,为温煦肺经阳气,也是驱散内伏寒邪的最好时机。
祛湿排寒品茶时
生姜属温,经过发酵的黑茶味甘、性平和 ,具有双项调治的作用,能够补充身体内的阳气。
茶品:姜茯,怡清源大师工艺
驱寒祛湿不二之选
怡清源大师姜茯茶,“中国制茶大师”张流梅女士研发并监制,获国家发明专利(证书号第1491739号)的怡清源黑茶创新产品。
姜茯茶以优质黑毛茶为原料,科学配比上等黄干姜,传承安化古茯茶加工工艺纯手工筑制。
茶品金花茂盛,姜香、菌花香溶于茶品,冲泡后茶汤红亮,滋味醇和。


“姜,辛可散邪理结,温可除寒通气”--《本草经疏》
姜,味辛辣,性热。归脾、胃、肾、心、肺经,温中散寒,回阳通脉,温肺化饮。
许多人因不能接受其辛辣味而忍痛放弃,而生姜制成茶,口感不仅更利于接受,更助长其驱寒祛湿的效用。
姜茯茶中“金花”,俗称冠突散囊菌,这是其他茶类、其他地方的黑茶所不具有的。
其工艺被列入国家机密,能有效调节人体肠胃功能,有利于抑制肠道对脂肪的吸收。
中医认为,生姜是助阳之品,俗语云“男子不可百日无姜”就是这个道理。
阳虚体质的人群,平时饮食宜选用温性食品,如生姜,而经过发酵的黑茶味甘、性平和 ,具有双项调治的作用,干姜和黑茶泡成茶水功能广阔,具有补阳之效用。

入伏天,饮茶时
一杯姜茯去体寒
茯伏联手消酷暑
干姜祛湿驱寒
黑茶暖胃暖心